9月25日上午,習近平總書記在烏魯木齊市出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,同新疆各族各界干部群眾代表一道,熱烈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。習近平總書記在24日聽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時強調,新疆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統籌發展和安全,牢牢扭住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工作總目標,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、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,錨定中央賦予的“五大戰略定位”,凝心聚力、久久為功,努力建設團結和諧、繁榮富裕、文明進步、安居樂業、生態良好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疆。
九月的天山南北,瓜果飄香、綠意正濃。
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。70年來,這片熱土從邊陲走向樞紐,“西氣東輸”“疆電外送”縱橫貫通。自2009年入疆以來,中廣核堅持新發展理念,深度參與新疆新能源高質量發展,以風光儲一體化項目推進產業增效、生態增綠、群眾增收,將綠色答卷實實在在書寫進戈壁田間。16年來,中廣核累計投資超340億元、納稅超21億元,清潔能源在運在建裝機超1000萬千瓦,累計為新疆電網輸送綠電超348億千瓦時。
從北疆阿勒泰吉木乃風電場啟程,到全國首個分散式風電項目在東疆哈密落地,再到南疆和田萬畝治沙全面覆綠,在“依法治疆、團結穩疆、文化潤疆、富民興疆、長期建疆”的引領下,中廣核為新疆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,探索形成“板上發電、板下治沙、板間種植”等發展模式,既為疆內外高質量發展注入“強心劑”,也為當地百姓托起家門口的致富希望!
▲中廣核瑪依塔斯風電場
產業興:把清潔能源做成“產業興疆”樣本
清晨,洛浦縣城以東,光伏方陣沿著沙脊起伏鋪開,無人機升空做全域巡檢,地面逐塊用紅外復核。晚九點,站里照例進行“青年夜校”。這是中廣核萬畝治沙示范項目尋常的一天。
▲中廣核南疆和田洛浦萬畝治沙示范項目
中廣核南疆和田洛浦萬畝治沙示范項目于2024年10月開建,2025年5月一次并網,是從建設到投運速度最快的國內百萬千瓦級光伏電站。在若羌100萬千瓦風電場,建設速度則刷新國內百萬千瓦級風電場紀錄——2024年7月開工,當年12月底全容量并網投運。
▲中廣核瑪依塔斯風電場
向北跨越千里,塔城瑪依塔斯把“易怒的風”變成穩定的電。這里最大風速可達40米/秒,一期項目2011年實現“當年核準、當年開工、當年投產”,至今平穩運行14年,年均發電小時數超3500小時,累計發電量超90億千瓦時。
在薩吾爾山腳下,吉木乃源網荷儲一體化電場集“發-儲-送-用”于一身,2024年供電量8.67億千瓦時,風電利用小時數為2284小時,光伏利用小時數為1670小時,儲能靈活調用456.24萬千瓦時,本地消納率超95%,運營業績位居當地前茅。
從第一度清潔電力送出開始,中廣核逐步帶動形成一個有規模、有配套的穩定產業鏈,在巴州、和田、哈密等地州推進引入18個產業項目,包括高端齒輪箱、光伏組件、新型儲能、高端專業機器人等領域。同時,攜手中國國新集團,共同成立中廣核新疆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,注冊資本金150億元,作為在疆產業投資平臺,推進強鏈、補鏈、延鏈。
2024年,中廣核全年在新疆新開工風光和獨立儲能項目5個,裝機230萬千瓦。良好的業績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。以瑪依塔斯風電場“風之翼”創新工作室為例,團隊自研滑環檢測設備,可實現14回路直阻同步測量、精度達到0.01毫歐;協同除冰裝置把年均停機時間從180小時壓到30小時,按66臺機組測算年增發約1700萬千瓦時。2024年,中廣核新能源新疆分公司榮獲第六屆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質量獎”,成為該獎項自2013年設立以來疆內首家獲此殊榮的新能源電力企業。此外,中廣核在疆累計獲得中電聯對標年度一等獎8次、二等獎5次、獲評5A場站32次、4A場站24次、3A場站23次,是全疆獲得中電聯對標5A場站次數最多的新能源電力企業。
▲“智慧海關”系統在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投用
值得一提的是,中廣核“智慧海關”設施設備2024年在新疆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投入使用,于無聲中改寫著通關模式——太赫茲掃描設備以0.1秒完成旅客安全準入,智能審圖CT機使行李查驗效率提升50%,AI風險研判系統可實時定位高風險行李并標注風險點。這場“無阻通關”的科技實踐,標志著我國西北空中門戶邁入智慧監管新紀元。
生態美:為“不毛之地”荒漠治理探索新招
塔克拉瑪干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,和田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,是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的關鍵戰場。
在中廣核南疆和田洛浦萬畝沙漠治理示范項目,沙脊背風處已經泛出一層淺綠。據項目負責人介紹,項目是落實國家荒漠化綜合防治的重點示范項目。項目把“治沙-覆綠-農光互補”打成一套組合拳,示范項目總規模為2.2萬畝。其中,已完成美洲狼尾草(含復播苜蓿)種植區約4027畝、耐旱植物種植區約5830畝、防風林187畝,土壤化改造7715畝,耐旱草類覆綠約5060畝,復播紫花苜蓿1800余畝,多樣化試驗區84畝,工程治沙187畝。
同時,中廣核在光伏板下探索養雞、養羊等養殖業發展,“板上發電、板下治沙、板間種植”,推動了新能源與治沙、綠色農業融合發展,為全力打好河西走廊一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貢獻力量,在全疆乃至全國樹立了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良性循環的標桿案例,形成可持續、可推廣、可復制的防沙治沙新模式。
“以前這都是鳥不拉屎的沙漠,現在治理完,來了好多鳥聚集在這邊。”當地村民阿力克木·多來提說。據了解,光伏板降低近地風速,也遮去了部分直射,地表蒸發強度下降,狼尾草、苜蓿得以在板下、板間成片扎根,邊界再由草方格、防風林“鎖邊”。隨著植被恢復,場區鳥類活動明顯增多,生物多樣性提升,沙塵天氣發生頻率可感下降,微氣候變化肉眼可見。
項目建設第一年最吃勁。塔克拉瑪干的大風與高溫輪番上陣,18次沙塵暴把出工窗口擠得更短,塌孔打井、設備運輸都被迫“慢下來”。項目部只能把作業延續到夜里,同時和氣象部門建立聯動機制,遇到“大風+揚沙”預警,就先鋪草方格、設沙障、栽防風林等穩住流沙,再把機械“請”進去。最終,5口機井如期完鉆,11公里場內道路打通,10千伏線路帶電,14公里管網落地,臨建設施與觀景點隨工程推進到位,2024年6月底全面覆綠。
▲中廣核南疆和田洛浦萬畝治沙項目完成全面覆綠
“沙子里種莊稼”的關鍵在地下20厘米。項目引入國產“沙膜”技術,在沙層中施加植物纖維黏合劑,改變沙粒力學特性,提高聚集度與黏合性,形成可保水、保肥、能承托根系的微環境;相關高分子材料還促進土壤微生物繁殖,進一步改善根際環境,與生物治沙、工程治沙協同發力,作物才能扎根成片。技術人員介紹,“傳統方法靠‘壓’,我們是在沙里‘織’出穩定的土層結構。”
▲中廣核南疆和田洛浦萬畝治沙項目采用“沙膜”技術
據了解,示范項目每年可新增約1000噸優質干草飼料,折合可滿足約140頭牛或1660只羊的飼草需求。項目還在占地約26畝的光伏實驗區探索“光伏+種植+養殖”路徑,支架最低離地約1.5米,板下更涼、更穩,牧草生長與牲畜活動互不干擾,記者看到和田本地羊已在光伏板方陣下有序放養。
▲中廣核和田洛浦50萬千瓦光伏治沙示范電站
如今,在和田地區洛浦縣的沙漠中,中廣核建設的萬畝沙漠土壤化改造試驗示范項目,已將曾經的不毛之地變成遼闊綠洲。
截至2024年底,中廣核累計為新疆電網輸送綠電超348億千瓦時,等效節約標煤427.7萬噸、減排二氧化碳1333萬噸,相當于植樹造林106.6萬公頃。
▲中廣核和田洛浦100萬千瓦光伏電站
百姓富:打造“新能源+愛心”鄉村振興模式
秋日的阿克蘇河崖村,風很清爽,天色漸亮。駐村第一書記梁濤從駐地走出來,到村部前查看公示臺賬,哪些事辦到哪一步,一目了然。這是中廣核駐河崖村工作隊再熟悉不過的日常。
長期以來,中廣核把援疆和鄉村振興當作長期政治責任扛在肩上。自2014年以來,累計派出援疆與鄉村振興掛職干部51名,投入各類幫扶資金超過1.3億元,覆蓋自治區12個地州。
▲中廣核駐河崖村第一書記梁濤在輔導村里孩子做作業
經過十多年的努力,河崖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梁濤介紹,“‘平安路’修到了家門口,‘平安燈’每晚準時亮起來,10多間創業門店也開設起來支持村民做生意,幫扶不僅是解燃眉之急,更是扶上馬送一程。”據統計,村民年均收入增長10倍,從2300元增長到2.3萬元,全村近四成村民購買了小轎車,村集體經濟也從每年8萬元增長到50萬元。
教育與人才是最關鍵的“造血”。蘇依比努爾·庫爾班的母親告訴記者,“本以為家里小孩上不了學,是工作隊給了我們希望”。據了解,中廣核“白鷺助學金”已連續發放10年,累計資助300余名大中專學生60萬余元,村內大專以上學生由最初的15人增長到70人。此外,中廣核在青河縣資助了94名貧困大學生4年學費、阿勒泰地區300名貧困中職生3年生活費,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。在距離河崖村800公里的阿勒泰風電場創新實訓室,哈薩克族青年加力哈斯別克·葉爾肯別克靠著“理論+實操”的培訓,從牧民的孩子成長為月入過萬的風電場運行檢修業務經理。
▲中廣核吉木乃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
“項目在身邊、工作在門口”。2024年,中廣核在疆新開工5個新能源與獨立儲能項目,建設期帶動就業近6000人次,其中吉木乃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新增就業200多個崗位,連續兩年獲評“吉木乃縣經濟社會發展突出貢獻獎”。
在阿勒泰地區,“馬背上的太陽”照亮了牧民轉場幸福路。自2013年開始,中廣核積極承接阿勒泰無電地區電力建設項目,歷時近一年時間,為阿勒泰地區4縣1市、28個鄉鎮、120個無電村提供戶用光伏供電系統6197套,讓當地24611名無電人口徹底告別了“無電史”。2019年,組織實施了第二批無電地區電力建設項目,解決了阿勒泰地區新增的162戶共800多名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。
16年來,中廣核先后獲得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脫貧攻堅先進集體”“自治區駐村工作優秀派駐單位”“自治區駐村工作先進工作隊”等榮譽。
傍晚時分,河崖村的“平安燈”逐一亮起。駐村書記還在村委會里對接次日工作安排。“鄉村振興是一件需要愛心、恒心、細心去做的事。”梁濤表示,只要把每一筆賬算清,把每一件事辦實,把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,一年一年堅持下去,“百姓富”的底色一定會越來越“濃”。
從2009年中廣核進駐新疆,到2025年底在疆清潔能源在運在建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,中廣核始終踐行新發展理念,與新疆同命運共成長。這背后,是一條條由風、光、水、土、人共同編織的綠色長鏈:在塔克拉瑪干邊緣封住一片流沙,在洛浦田間壓實一項“板間增收”試驗,在若羌風區豎起的“中國速度”風機葉片……
未來,在新疆廣袤的土地上,中廣核將以綠電之名逐綠洲之路,為產業興、生態美、百姓富繼續書寫奮斗注腳。